2024.5.29土城國小認識校園植物:菩提樹 紀錄:陳秋靜
講師:王賢禎老師
一早至土城國小準備認識校園植物介紹:菩提樹,這是一棵神樹‧我一一道來
王賢禎老師解釋是修行最高境界,我們要學著,先提偈語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
神秀在堂前廊壁間寫下他的偈子:
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 為寺內僧人廣為流傳。
惠能聽聞此偈,便知此偈未見本性,於是請江州別駕張日用幫他書寫自作的偈誦:
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
原產地:印度
別名:印度菩提樹、思維樹、畢缽羅樹、神聖之樹、覺樹、道樹、道場樹、思維樹、佛樹、阿里多羅、丕葩拉樹、阿輸陀樹、印度波樹、金剛子、菩提子
科名:桑科(Moraceae)榕屬(Ficus)
分布:台灣本島栽植極為普遍
菩提樹的種小名 religiosa 乃為「神聖的」「宗教的」之意,為紀念釋迦牟尼於此樹下悟道而命名的,傳說在印度被稱為「聖樹」。此樹終年不凋,屬於常綠大喬木,但在本省由於氣候的關係,常有落葉的現象。菩提樹與榕樹具有相同的氣根。長葉柄心形的葉子,在尖端處常有長長的尾巴,是本種植物的特色。每年夏季七至八月時,枝幹上常有兩兩並生的扁球突起,即為菩提樹的隱花果,剖開觀察,可見內含許多顆粒狀的小花,成熟後表面會呈現許多暗紫色的斑點,並自然掉落。
學校種了一整排操場圍牆處
菩提樹的根是軸根:為軸根系是由初生根發育成一枝較粗大的主根,再從主根分生許多側根。 木本植物的根和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根都是軸根系。
莖:常綠喬木,株高 20 公尺以上,全株平滑,樹幹粗壯,挺直,具有多數分枝,樹冠成波狀圓形,非常優雅;樹枝粗壯挺直;小枝條水平伸展或懸垂,淡褐色,光滑無毛。
葉:單葉,互生,闊卵形至三角狀卵形,長 7~18 公分,寬 5~15 公分,先端銳尖後形成一長尾狀,尾狀約占葉片的 1/4 至 1/3,基部截斷狀,鈍圓或淺心形,全緣或略波狀緣,革質,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,背面顏色較淡,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;葉柄長 7~10 公分,綠色,光滑無毛;新葉紅褐色;托葉小,卵形,銳尖。雖是常綠喬木,但因環境不同在台灣是會掉葉子
花:隱頭花序(隱花果)腋生,成對著生,長球形或稍帶扁球形,徑 0.8~1 公分,成熟時稍帶黃褐色再轉變為暗褐色;無花序梗;基部有苞片 3 枚,闊而擴展,革質;雌花、雄花及蟲癭花同在一花托內;雌花有花被片 5 枚,披針形,先端銳尖;子房圓形或卵形,外表平滑;花柱短,側生;柱頭圓;雄花少數,僅生長於花序的開口處(少數甚至無雄花),無柄;花被片 3 枚,闊卵形;雄蕊僅有一枚,花絲短。蟲癭花和雌花很類似,但子房具粗而長的柄,柱頭不為圓形。
賢禎老師用心畫圖來解釋隱花果及小蜂的關係,很精彩最後帶動唱,完成學校校園植物解說活動。
新葉真美
落葉後看見許多的隱花果小鳥的食物之一
第一節課301班
集合後就開始今日的解說
解釋神秀與惠能它們偈語很有意思
同學觀察葉子摸摸看
第二節課307班
老師們各個認真,前面說明,後面江老師將資料記下來給同學參考,謝謝老師們的辛苦
隱花果成長過程要有特殊的小蜂來傳花授粉,老師用心的畫圖解說
智慧樹編寫可以唱的歌詞,文字寫的真好 發給同學各一張色紙裁切成菩提樹葉樣讓大家說說你想要的願望,寫上去回家再補繪漂亮一點,當成書籤不錯
最後合照完成今日的活動,開心